日本留学的优势:
经济实惠:每年仅需约十万人民币,还有种类丰富的奖学金;
专业丰富选择大:建筑、时尚、工业设计等都有自己风格和特色;
就业机会多:老龄化和少子化日益严重,迫切需要人才;
安全舒适:犯罪率低,以及发达的服务业,生活便捷;
但优势再多也不代表所有同学都适合日本留学。艺术生如何确定自己适合去日本留学?
1、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事前面谈作为整个申请流程的开端,需要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集和研究计划书一起交到导师手中,并在10分钟内逻辑清晰地阐述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般来说,一份800~1200字左右的研究计划书需要同学们明确提出入学后的研究主题、研究背景、动机和价值。此外,还要初步梳理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时间规划。
阐述研究方向并不是你的个人才艺展示,更重要的是自己期望的发展方向和导师的主攻课题是否一致,毕竟每个研究室席位有限,教授更希望将机会和资源留给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学生。
因此,日本艺术留学更适合对研究领域已经有了充分个人理解的同学,这样在申请时才能依照个人风格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院校和导师,作品集创作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对于那些单纯想要去名校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学来说,日本的申请之路必然困难重重。
2、极度依赖电脑软件
日本是一个追求“匠人精神”的国家,体现在艺术设计上,就是对手工手绘的提倡以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而国内院校普遍依赖电脑软件,所以很多日本艺术生哪怕毕业了,软件能力也比不上国内大二的学生。
软件能力是我们的强项,当然可以在作品集中有所展现,但如果希望成功申请日本艺术院校,还是需要展现一定的动手能力。比如带上一些落地作品,像书籍设计、小型装置等等,更容易引起导师的注意和好感。
此外,日本的匠人精神还体现在对纸质作品集的“吹毛求疵”上。在事前面談中,导师不仅会考察你作品的质量,还会通过纸质作品集的纸张选择、装订方式,文字拼写、排版,甚至印刷的气味、摩挲的触感以及翻阅时的沙沙声来判断你的创作、审美能力以及你对待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如果本身不是细节控,又很少接触手工创作,选择日本留学和纸质作品集,无疑会让自己十分痛苦。
3、根据知名作品而决定日本留学
事实上,根据知名作品的风格而决定留学目的地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反映出来的不过是你对留学国家及院校肤浅的认知。
以动画设计为例,很多同学因为喜欢日本知名动画大师今敏的《千年女优》、《红辣椒》、《妄想代理人》等电影特征明显的动画作品,就决定申请今敏大师的母校武藏野美术大学。但实际上,武藏美修士阶段的学习更偏重实验动画方向。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等专业也是如此。而实际上日本设计中除了禅意、幽玄,也存在许多脑洞大开、色彩跳跃的作品。
4、内向的学生
日本的社会环境被公认极其压抑,苛刻的礼仪要求、严格的长幼排序,强制的集体主义,再加上无处不在的“读空气”,让人不得不时刻绷紧神经,避免因打扰到别人而招致白眼甚至霸凌。
街道干净是干净,但一片落叶都没有,未免有些烟火气不足。
学业竞争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最近几年,欧美艺术院校持续扩招,英国伦艺甚至有专门职位用来和议员argue留学签证造成的生源紧张问题。但日本始终坚持不扩招,不以留学生的学费为重,“求学就是求学”,严格控制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只招水准最高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日本的申请竞争压力远远大于英美院校,而能顺利通过这种高标准选拔的同学带来的压力自然也不会太小。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和自我疏导能力,很容易陷入频繁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留学反而是一种伤害。